找到相关内容126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对联谈观音信仰(1)

    元代以后,佛教中的密宗教义,被道教吸收而结合,所以观音信仰有渗入道教中,以至现在的道观,除供奉自己的主神外,也供奉观音菩萨。或者原本是为奉祀观音而立庙,日后因著不同信众的需求,而配祀道教神明。  有某...

    邱素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2965968.html
  • 论明代佛教孝道观

    孝行的实践,而渐被儒家认同。  以上所述,皆可从郑本《戏文》中应证。亦即,郑本《戏文》能适切阐明明代佛道观,并能藉以检视、厘测佛教孝道观“中国化”至明代,历经糅杂中国文化的元素后,其性质与相貌蜕变的程度...

    王月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4566097.html
  • 论唐代士大夫奉佛的原因

    天台宗中道观的启示,后者他们讲复人生本具的清明之性,是把儒家的“正心诚意’与“禅宗一念净心l相统一。实为理学的先驱。特别是大乘佛教的居士思想发展为禅宗通达自由、游戏三...

    湛如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0566324.html
  • 汉传佛教中的五位大菩萨

    知诸漏空相,名为漏尽。什么叫涅槃?涅槃无来处,无去处,不可得至。实际上文殊的不二法门,是离二边的即有而无,即无而有,亦有亦无的中道观。如善现问出世间法,文殊答曰:‘我觅世间相了不可得,子欲谁出?贪嗔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0066516.html
  • 桂月集(2)

    ,公元10世纪后,中观派在西藏有了新的发展。  (四)瑜伽的实践——非有非无的中道观.公元七世纪中叶,在印度、寂天(650一700)寂护(680—740)等人,以追寻慈悲,方便与智慧的理想,以中观思想...实在的一切都是虚无。这种观点被称为“恶取空”,即所谓“方广道人恶取空”。龙村反对上述两种看法.认为缘起不是单纯说有或说无,而是有无的统一,提倡中道观。他从认识论的角度,强调人们的认识是从感性开始,而感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0867170.html
  • 三论宗简介

    三论宗思想,传承于龙树菩萨的缘起中道观,即“众因缘生法,我说即是空,亦为是假名,亦是中道义”。龙树菩萨从缘起和合的现象中,直指“缘起”与“性空”不是对立的,“缘起就是性空,性空就是缘起;真空不碍妙有,...言断灭空;离于二边,故名为中道。这是龙树菩萨《中论》里的中道思想。吉藏大师依据此一观点,更进一步开展出三论宗的中道观。   此宗依四种释义,诠释中道名义:依名释义;就理教释义;就互相释义;无方释义。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1267617.html
  • 僧肇“三论”解空的哲学体系初探

    ”“譬如幻化人,非无幻化人,幻化人非真人也。”“欲言其有,有非真生;欲言其无,事象既形。象形不即无,非真非实有。然则不真空义,显于兹矣。”(《不真空论》)不真即是假,假即是空,如是观空,即为中道观。 ...

    洪修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4467650.html
  • 石头希迁禅学思想论略

    旋岚偃岳而常静,江河竞注而不流,野马飘鼓而不动,日月历天而不周之宏论,未尝下对希迁大师有所影响。希迁大师在不忽视直下承当的“用”的同时,还注重于对禅的本体以般若的中道观作形而上的哲理思考,故借华严理事圆融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4167805.html
  • 试述天台宗的“一念三千”

    ,皆从心起。一性虽少而不无,无明虽多而不有;指一为多,多非多。指多为一,一非少。故名此心为不可思议。一即一切(假观),一切即一(空观),非一非一切(中道观),遍历一切皆是不可思议境。”心之不可思议即是...

    妙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3867853.html
  • 追寻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——记少林寺下院新密超化寺阿育王塔(超化塔)

    县礼阿育王塔,自誓受戒,佛道兼宗。之后,他还在茅山道观中建有佛、道二堂,轮番礼拜;死后,他则是道袍穿罢穿袈裟——对此,现在看,这自是南朝齐、梁之间佛、道交融的一件盛事。但追问道教茅山宗开创者陶弘景礼佛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2067957.html